發(fā)布土地信息
農村土地網(wǎng) > 農業(yè)新聞 > 種植新聞

在北京城郊,育種科學家們的試驗基地種出“玉米迷宮”

2023年09月25日 來源:新京報

  把玉米種成同心圓,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測試不同密度下的產量;五彩斑斕的水稻,彩色的基因來自它們幾萬年前的祖先;北方育成的大豆,在南方種植時變矮了,可是豆莢沒減少……

  9月17日,北京順義和昌平的兩塊試驗基地中,眾多育種科學家匯聚田間,考察秋季作物育種和生長的情況,兩塊基地同屬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長期承擔著眾多育種試驗,同時也是農業(yè)科普基地,時值北京科普周,又恰逢秋收季節(jié),基地舉行了秋季作物田間考察活動,數(shù)十位科學家在地頭介紹種子育成的故事。

  城區(qū)邊緣的大田體驗

  早晨8點多,順義趙全營鎮(zhèn)的一處農田中,參差不齊地種著玉米、大豆、水稻、谷子、高粱等,和普通的農田不同,這里的田地被分成小塊,每一塊中都有不同的作物,同一小塊地里,同樣的作物,有的長勢差別也很大。

  有的地里,焦枯的玉米秸稈上,玉米已經收獲,而相鄰的地里,可能就有一片郁郁蔥蔥的玉米,還沒有成熟。同樣相鄰的兩塊大豆地里,一塊普通的大豆,只有小腿高,另外一塊野生的大豆,則有兩米多高,在竹竿上攀援而上。

  這里是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的一處試驗基地,大約有1600畝左右,作科所副所長王文生介紹,作科所在北京有四個基地,順義基地是最大的一處,主要承擔著基因挖掘、品種選育、優(yōu)異基因挖掘、栽培技術研發(fā)等功能。在這里,多個課題組常年駐扎在這里,基地配有宿舍、食堂等,每到農忙時節(jié),科研人員都會在這里忙碌。

  由于育種科研的特殊性,許多農活不能依靠機械,尤其是收獲。據(jù)介紹,在試驗田中,每一種材料的種植數(shù)量很少,可能只有幾株或幾十株,數(shù)十種不同的育種材料種植在同一塊地中,科研人員必須靠人工收獲,才能將不同材料分別開來。甚至有些材料需要全株收獲,要連根采收,鑒定各種不同的農藝性狀。

  除了科研育種,基地還是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會定期舉行科普開放日,邀請中小學生、市民,體驗田間的真實生活,了解農業(yè)科技的最新成果。

  大豆育種是基地中的“大戶”

  “這里是夏大豆育種的區(qū)域,有100多畝,有正在培育的大豆材料,也有育種所用的親本種植圃,雜交需要不同的父本和母本進行培育,它們都叫作親本,而這里種植的親本中,保存著大量優(yōu)質的基因,科研人員會逐一鑒定,找到那些最合適的親本,一代代雜交,最終獲得更好優(yōu)異的品種?!痹谝惶幋蠖沟乩铮袊r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基因資源研究團隊的科研人員谷勇哲介紹。

  大豆是最主要的油料和飼料作物,也是我國進口最多的農作物。近年來,我國大力發(fā)展大豆產業(yè),推出了多種鼓勵大豆生產的政策措施及新型技術,其中,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就是其中之一,該技術通過在玉米地中套種大豆的方式,保障玉米不減產的同時,增加了大豆種植面積。然而,由于除草劑的不通用,玉米和大豆互為雜草的現(xiàn)象,使得大豆種植面積增加緩慢。因此,抗除草劑大豆的培育成為了大豆擴產的重要基礎。谷勇哲介紹,當前該團隊正在進行多個抗除草劑大豆品種的選育工作,如今已有了不少成果。

  大豆是當前育種的熱點,也是基地中的“大戶”,在位于昌平馬池口鎮(zhèn)的另外一處基地中,大片的大豆即將進入成熟期,“中黃203高油又高產,是我國大豆產業(yè)中急需的大豆品種?!敝袊r科院作科所研究員孫君明介紹大豆育種進展。他還提到一種“特別”的大豆,該品種在北方育成,但當科研人員將它種植到南方時,卻發(fā)現(xiàn),大豆植株出現(xiàn)了明顯的矮化,“大豆變矮了,但同時,豆莢數(shù)量沒有減少,產量也沒有降低。結果就是,在南方觀察這種大豆,密密麻麻全都是豆莢,這種神奇的變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們目前也還在進一步研究?!?/p>

  玉米田里種出同心圓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約6億畝左右,全國年產量超過2.77億噸。和大豆類似,玉米同樣是重要的油用、飼用作物,每年為人們生產著豐富的油脂和肉類。

  在北京,9月中旬的季節(jié),玉米已經進入了收獲期,在試驗基地中,大部分玉米都已經收獲,只留下焦枯的秸稈,但也有一些晚熟的玉米,還殘留著綠色。

  在試驗基地中,有一處特殊的“同心圓試驗”,科研人員將玉米種植成一個同心圓,靠近外部的地方玉米較為稀疏,越往里越密,站在同心圓中,如同進入了“玉米迷宮”。

  將玉米種植成同心圓,并不是為了美觀,而是一個特殊的試驗,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王天宇介紹,“同心圓試驗,是一個玉米耐密性試驗,目的是找到不同品種最合適的種植密度?!?/p>

  密植是重要的高產技術,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的情況下,同樣面積中,種植密度越大,就意味著產量越高。據(jù)介紹,當前我國耐密植玉米,每畝可以播種五六千株甚至更多,近年來創(chuàng)造了許多高產紀錄。如作科所李少昆團隊研發(fā)的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在內蒙古千畝示范田中,創(chuàng)造了實測1227公斤的平均單產紀錄,而在萬畝示范田中,創(chuàng)造了1087公斤的單產紀錄。

  在試驗田的“同心圓試驗”地塊,樹立著多個標識牌,有試驗品種,也有對照品種,同心圓從外往里,種植密度跨越了每畝3000株到12000株。

  “不同品種的耐密性不同,同心圓試驗,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合適的密度?!蓖跆煊钫f,“過于稀疏,可能導致產量降低,但過密也會影響生長,從而導致減產,所以,只有最合適的密度,才能保障作物實現(xiàn)最大產量?!?/p>

  太空水稻原來很矮小

  秋日的北京,稻田開始變得金黃。在試驗基地中,一處五彩斑斕的稻田吸引了眾多育種家。這些水稻是“特用水稻種質資源”,是從野生稻中獲得的基因培育而成,可以為稻田畫、景觀農業(yè)等提供素材。

  “我國是水稻的發(fā)源地,有豐富的野生稻資源,這些野生稻中,保留著眾多優(yōu)異的資源和性狀,有的色彩艷麗,可以用作種植稻田畫,有的抗病抗蟲,可以用來培育高抗性的水稻,有的耐鹽堿,可以培育出在鹽堿地種植的水稻?!敝袊r科院作科所副研究員喬衛(wèi)華介紹,“和野生稻相對的是栽培稻,也就是人們選育而成、在生產中大規(guī)模運用的品種,和野生稻相比,栽培稻往往具有高產、高品質等優(yōu)點,但同時也有許多缺點,比如抗病性差、不抗倒伏等,其實這些性狀在野生稻中都有,只是在多年馴化中丟失了,如今我們培育更好的水稻品種,就可以在這些野生稻中把這些基因重新挖掘出來,并加以利用。”

  在彩色水稻的區(qū)域,還種植著一些特別矮小的水稻,有些只有十多厘米高,但也結出了沉甸甸的稻谷,這些水稻是太空水稻,名字叫小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錢前育成,同樣利用了野生稻的資源。2022年,小薇隨著神舟十四號飛船登上太空,在太空中種植、生長、收獲,完成了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命周期。

  為什么小薇如此矮?。靠蒲腥藛T介紹,這是由太空種植的特點決定的,太空不像大田,種植空間有限,一般都是立體種植,矮小的植株,可以一層層種起來,使得同樣空間中,種植的面積達到最大,生產能力也達到最大。

  除了特殊的水稻外,基地還有高產水稻。在一處稻田外,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博士李霞介紹,2022年,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所長周文彬團隊,在水稻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別的基因,這個基因可以同時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并促進提前抽穗。簡單來說,僅這一個基因,就可以讓水稻產量提高30%以上,可以讓小麥產量提高20%左右,且縮短整個生育周期,極大地提高水稻、小麥等作物的生產能力。

  雜糧都是生存高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過去被稱為“雜糧”的作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比如谷子、高粱等,這些作物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被認為是健康食品,但由于傳統(tǒng)品種產量普遍較低,生產和供給能力受到限制。

  在基地中,也有許多“雜糧”育種的試驗,比如谷子,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副研究員賈冠清介紹,作為禾本科的作物,谷子其實并不是低產量的作物,反而是一種高產作物,只因為它具有非常優(yōu)秀的耐瘠薄能力,通常被種植在貧瘠的山地,因此表現(xiàn)出來的產量比較低。如今,通過育種家們的努力,已經育成了許多高產優(yōu)質的谷子品種,在水澆地中,合理的施肥、澆水、田間管理條件下,谷子可以達到600-700公斤的畝產,在科學家的試驗田中,最高紀錄目前是860公斤。

  賈冠清所在的團隊,構建了谷子完全雄性不技術體系,為提升雜交種制種效率提供了支撐,制定了谷子適合機械化收獲、加工品質評價與優(yōu)質評價的團體標準,他們育成的優(yōu)質谷子新品種正在不斷擴大種植面積,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優(yōu)質品種。

  和谷子類似,高粱育種也有了許多優(yōu)異的成果。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李桂英介紹,經過二十多年的科研攻關,育種家們已經完成了高粱的矮稈化、高產化、機械化,同時培育出很多優(yōu)質高產的高粱。當前,我國年產高粱約在500萬噸左右,主要作為釀造原料,用于釀酒、釀醋等。和谷子一樣,高粱還是自然界的生存大師,受今年的氣候影響,地里的高粱長得不像往常那么筆直,“貓有九條命,高粱有幾條命呢?事實上,高粱稈有幾節(jié),就有幾條命,假如遇到意外情況,上面的死了,它就會從下面的節(jié)上抽穗,一層層下去,一直到結出果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