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辣椒,在你的舌尖上,它是否只有“辣與不辣”之分?而在他的腦子里,其背后有無數“味覺密碼”值得解析……
今年32歲的湖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蔬菜系副教授胡博文,在小小辣椒背后的大世界里探尋,只為讓你我有更多舌尖上的“新刺激”。
4月10日,記者走進湖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聆聽這位“大男孩”與辣椒之間“有滋有味”的情緣。
舌尖辣味的“調控師”,優(yōu)質種子的“培育師”
主攻辣椒功能基因研究和基于基因功能研究的分子設計育種——這是胡博文的攻關領域。
“我不是因為自己愛吃辣椒才選擇它,而是因為辣椒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去做。”胡博文坦言,這道百姓餐桌上再常見不過的作物,其獨有的“辣椒素的合成代謝途徑”,決定了背后十分龐大且復雜的基因組。
深耕科研一線,胡博文所在的團隊長期致力于辣椒種質資源搜集,通過篩選出許多風味或獨特、或濃郁的材料,開發(fā)關聯(lián)的分子標記。
“通俗地講,我們就像是辣椒風味的‘調控師’,滿足不同老百姓對味蕾刺激的需求?!彼榻B,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辣椒有30多種,但老百姓通常接觸到的只有1至2種。
“其實,辣椒也可以有花香味、奶香味、果香味等?!焙┪母嬖V記者,“辣”其實只是一種痛覺,但自己及團隊要研究的,是通過解析辣椒本身龐大的基因組,知道有哪些基因能影響辣椒辣度,以此進行不同方式的調配、組合,既能保留辣椒本身的風味,又能把辣度調成大家各自喜歡的狀態(tài),形成不同風味,從而開發(fā)出不同產品。
如果說,探尋辣椒背后的“基因密碼”,是滿足老百姓的味蕾需求,那么研究辣椒的“雄性不育”,則是確保辣椒生產的安全需要。
辣椒是雌雄同花的植物,一般情況下需要通過對母本進行人工去雄后,再進行后代雜交。“辣椒早期花小,單純依靠人工去雄,存在雜交種子不純的風險?!焙┪慕榻B,在此背景下,團隊需要培育性狀優(yōu)良的雄性不育株,這樣不僅能節(jié)省人力成本,而且能確保辣椒種子的質量,幫助農民種得安心,百姓吃得健康。
菜籃子里無小事。胡博文覺得,身為舌尖味蕾的“調控師”,優(yōu)質種子的“培育師”,自己的研究責任重大。
科研需有“煙火氣”,造福百姓“小家庭”
在與胡博文的交談里,記者發(fā)現他總能把深奧的科學知識講得很接地氣。他笑言,這與自己性格有關,更與其求學、工作經歷相聯(lián)。
2014年至2018年,他曾遠赴比利時攻讀博士學位。留學的日子里,他的導師時常喜歡做一些十分實在的研究,哪怕只是為了解決生活中一個并不起眼的小問題。他也曾和同學們一起在街頭、社區(qū)答辯,接受“圍觀市民”形形色色的提問,鍛煉自己如何“用最通俗的方式,講最深奧的知識”。
2019年,胡博文學成歸國,回到母校湖南農業(yè)大學,并慕名加入了“辣椒院士”鄒學校的團隊。選擇這個團隊,他感覺自己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
胡博文說,導師身上格物致知的科研精神令自己深受感染,尤其是每當導師將農民口中的“民間俗語”,輕松轉變?yōu)榫珳蕠乐數摹翱蒲行g語”,更讓其感受到,自己的專業(yè)本就應該“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活氣”。
“身為科研人員,要有‘生活家’的思維,多思考怎樣讓自己的研究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享受生活的途徑?!比缃?,他也將自己的科研理念,時常灌輸給所帶的2位博士、6位碩士。
很多時候,學生們“腦洞大開”,想嘗試解鎖更小眾的辣椒風味,胡博文都百般支持、萬分期待:“說不定,未來在市場上就會有他們研發(fā)出的更有趣的辣椒,平常百姓的餐桌上會有更多好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