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土地信息
農村土地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土地新聞

即將施行!東北黑土地“保衛(wèi)戰(zhàn)”打響

2022年07月26日 來源:中國經(jīng)濟周刊

  民以食為天、糧以土為本。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而耕地是糧食生產(chǎn)的“命根子”,關系著中國人能否端牢自己的飯碗。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耕地面積達到19.18億畝,實現(xiàn)了國務院確定的2020年和2030年耕地保有量18.65億畝和18.25億畝的目標。

  這是不是意味著14億人的飯碗已經(jīng)有了保障?實際上,除了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這個數(shù)量要求之外,耕地的質量也不容忽視。我們不僅要留給子孫后代足夠的耕地,更要保障留下的是肥沃的良田,而不是被透支“掏空”的貧土。

  以東北的黑土地為例,它是珍貴的土壤資源,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需要40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形成1厘米的黑土層。但現(xiàn)在,這份“大自然的饋贈”正在變薄、變瘦、變硬。

  1.首次立法,保護黑土地已刻不容緩

  今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將正式施行,這部法律也是我國首次針對黑土地保護立法。

  實際上,近年來,政府已經(jīng)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黑土地保護的相關政策:《東北黑土地保護規(guī)劃綱要(2017—203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

  頻頻傳來的好消息,讓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陳溫福非常高興。陳溫福是我國超級稻育種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我國生物炭研究領域的重要開創(chuàng)者。作為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曾多次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保護東北黑土地建言獻策。

  “對比世界上的其他大國,中國的人均耕地非常少,只有1.35畝左右,而美國人均耕地有近7.5畝,俄羅斯人均耕地更是超過12.5畝。我們能以這么少的人均耕地,實現(xiàn)了從過去的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的14億人吃得好,靠的就是政策、科技和投入。”陳溫福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在陳溫福看來,這個偉大成就的實現(xiàn),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了保證生產(chǎn)糧食,全國都在拼命強化耕地的產(chǎn)出,所以,不只是東北的黑土地,其實全國的絕大部分耕地都處于退化狀態(tài)?!昂谕恋氐耐嘶m然也有極端天氣等原因,但主要是人為活動和過度開發(fā)造成的,長期以來,我們開墾過多、強度過大又護養(yǎng)不足?!标悳馗Uf。

  廣袤的東北黑土地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糧倉”,黑土地上的糧食產(chǎn)量約占全國糧食總產(chǎn)量的四分之一,商品糧的三分之一、粳稻產(chǎn)量的二分之一、稱得上是我國糧食安全的穩(wěn)定器和壓艙石。

  過去,東北老百姓會用“插根筷子都能發(fā)芽”來形容黑土地的肥沃。但長期的過度開發(fā)和不合理利用導致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若不及時采取措施,黑土地可持續(xù)發(fā)展將受影響。

  根據(jù)中國科學院2021年發(fā)布的《東北黑土地白皮書(2020)》(下稱“白皮書”),近60年,我國黑土地的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部分地區(qū)甚至下降了50%。2019年,東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積已經(jīng)占黑土地總面積的20.1%,黑土層正在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剝蝕流失。根據(jù)黑土層的形成速度,這意味著一年流失掉的黑土層,可能需要百年的積累才能形成。

  為了多打糧就大量用化肥,而化肥用多了,就會加速土地的退化。陳溫福曾預測,如果東北黑土繼續(xù)以當前的速度退化,未來東北黑土也許將不復存在。

  2.利用保護不矛盾,種水稻是最好的“既用亦養(yǎng)”方式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都對黑土地保護越來越重視,因此相關的研究也熱了起來。陳溫福認為這是好事,但也要秉承科學的眼光和嚴謹?shù)膽B(tài)度,要采取可持續(xù)也可大范圍推廣的保護方式。

  陳溫福認為,無論是糧食安全還是黑土地保護,都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口眾多但耕地資源和水資源又相對比較匱乏的國家,要保障糧食安全,不能靠國外,風險太大,只能靠自己,“中國的飯碗里95%要裝自己的糧”。這也就意味著必須保持糧食要穩(wěn)產(chǎn)增產(chǎn),保護土地不適合照搬國外的休耕措施,必須實現(xiàn)“在利用中保護”。

  比如,目前東北各地都在探索以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方式讓黑土“重生”。早在2005年,陳溫福就開始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通過生物炭技術實現(xiàn)“秸稈炭化還田”研究。這種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把秸稈變成生物炭還回土壤,相當于給土壤“喂食”,以實現(xiàn)土壤改良。目前,生物炭技術應用已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安徽、云南、貴州等地得到大面積推廣,團隊開發(fā)出的水稻、玉米、大豆等生物炭基肥料和土壤改良劑,深受農民的歡迎。

  陳溫福認為,這些途徑和方式都是可用的,尤其在旱田上,或者針對已經(jīng)退化的土壤?!暗乙恢睆娬{,如果既有效保護又充分利用黑土地,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最好的方式是種水稻?!彼f。

  據(jù)陳溫福介紹,水稻適宜連作,而且根量大。據(jù)實測,在風干條件下,水稻籽粒、莖稈與根系重量比大致為1:1:0.75。若每畝產(chǎn)稻谷600kg,則大約有450kg以上的根留在地里。如果水稻株高為1.0m,收割時高留稻茬0.25m,則又會有約150kg的稻草也留在了田里,即畝產(chǎn)600kg稻谷,則有約600kg根茬留在土壤中。而科學研究表明,水稻田每年還田稻草350kg,就可基本保持土壤有機質平衡。

  另一方面,與旱田相比,稻田長期處于淹水狀態(tài),不僅有人工濕地功能,而且在淹水環(huán)境條件下有機質分解、礦化緩慢,加上有機質補充數(shù)量多、速度快,土壤有機質形成的速度大于分解的速度,腐殖質得以積累,則黑土地可得到保護、恢復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陳溫福認為,從歷史上看,長江流域之所以不像黃河流域土地退化那么嚴重,和長江流域歷史上一直種水稻有很大關系。而且東北黑土地的現(xiàn)狀也證明了這一點,比如在建三江、興凱湖周邊的水稻種植區(qū),黑土地就沒有退化。退化的主要是旱田。比如退化比較嚴重的吉林梨樹地區(qū),常年種植的是玉米和花生等旱田作物。

  白皮書中的數(shù)據(jù)也顯示,有60%以上的旱作農田發(fā)生了水土流失問題。

  3.政策+科技+投入,合力實現(xiàn)“黑土肥稻米香”

  利用好也保護好東北黑土地,既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要讓農民受益,讓百姓吃好,依然離不開我們過去的寶貴經(jīng)驗:“政策+科技+投入”三方面合力。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冷友斌也多次提出黑土地保護的問題,他認為,黑土地保護涉及種植技術、農機設備、灌溉水利、種子等方面,是一項復雜系統(tǒng)工程、長期工程,投入大、難度大、見效慢,這是以家庭承包經(jīng)營方式來使用土地的農戶力所不能及的。

  這意味著,提高農民土地保護積極性,只靠“覺悟”是不夠的。那么,如何才能鼓勵農民既種好糧,也養(yǎng)好田?陳溫福表示,東北有句俗話叫“哪頭炕熱就往哪頭坐”,農民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的政策方向。

  比如,種水稻不僅有利于黑土地的保護,從農民的角度來說,也是土地的最佳選擇之一。因為種稻適合機械化生產(chǎn),而且產(chǎn)量穩(wěn)定。除非沒有水,或者水稻價格不合理。

  水稻涉及全國人民的口糧安排,怕谷貴傷民,但也不能谷賤傷農,這確實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要用好政策手和市場的手。

  比如近年來,飼料短缺導致很多東北農民從水稻改種玉米。因此,陳溫福建議,如果東北一個地區(qū)的水稻供給增加,可以通過政策在全國進行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很多地方都可以種玉米,可以從黑龍江一直種到海南島,但東北水稻卻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彼f。

  更關鍵性的問題是解決好水的問題,這也是發(fā)展東北水稻種植的關鍵因素。陳溫福認為,東北不是沒有水,而是利用不合理。比如黑龍江的“兩江一湖”(烏蘇里江、黑龍江和興凱湖)水資源非常豐富,但可惜的是利用率很低,都流到國外去了。由于缺乏大型的農田水利工程,地表水只能白白流走,而農民只好打井種稻,使用了大量的地下水,而地下水位的下降也會造成濕地和土壤退化。

  因此,陳溫福建議,國家應從確保糧食安全、黑土地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的戰(zhàn)略高度,重新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東北水資源利用布局,并結合“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來一次大型的綜合水利工程,特別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徹底解決東北的生態(tài)建設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比如,通過北水南調、東水中引,把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興凱湖等界河、界湖水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實現(xiàn)河湖貫通,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這樣不僅可以維持并適度擴大現(xiàn)有水稻種植面積,還可以有效地保護黑土地。

  從目前東北的水稻種植情況來看,黑龍江約有6000萬畝,吉林有1200多萬畝,遼寧有700多萬畝,一共8000萬畝左右?!拔磥恚绻軌驅崿F(xiàn)水稻種植面積過億畝,就意味著有過億畝的黑土地永遠不會退化,而且還能夠成為國家糧倉。”陳溫福表示。

  倉廩實,天下安。大國“糧”策,既是國家戰(zhàn)略,也是百姓生活。黑土肥,稻米香,打贏這場黑土地保衛(wèi)戰(zhàn),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