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土地信息
農村土地網 > 土地流轉 > 流轉新聞

用“長牙齒”措施遏制耕地“非糧化”“非農化”

2022年02月28日 來源:農視網

  三農快評

  若要子孫吃得飽,耕地保護要趁早;守住土地,就有糧倉……這些耕地保護的標語道出了耕地保護的重要性。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廣大,但供養(yǎng)十四億人吃飯的耕地只占了國土面積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耕地質量參差不齊。如何讓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耕地保護方面著墨較多,出臺了一系列“長牙齒”的硬舉措。

  一是保障面積,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A不牢,地動山搖。糧食生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耕地則是糧食生產的重要基礎。保證耕地數量首先需要“定線”,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tài)保護紅線、城鎮(zhèn)開發(fā)邊界的順序,統(tǒng)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其次需要“定位”,要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哪塊地是耕地、哪塊地是永久基本農田要做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第三則需要“定責”,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并作為剛性指標,進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將耕保工作做實做嚴。

  二是提高質量,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耕地監(jiān)管保護。耕地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糧食的質量安全。提高耕地質量,一方面要抓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對中低產田的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級,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的改造,提升耕地的質量。另一方面抓黑土地保護,積極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此外,在提升原有耕地質量的同時,還要加強耕地占補平衡的全程監(jiān)管,確保補充耕地可以長期穩(wěn)定利用,讓補充耕地的產能與所占耕地相當。

  三是嚴管用途,強化耕地的用途管制。耕地轉化不能隨意進行,要嚴格限制耕地轉為建設用地,加大執(zhí)法監(jiān)督力度,嚴厲查處違規(guī)違法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的行為。對于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同樣要嚴格地管控。耕地最大的用途就是用來種植,要嚴格落實利用的優(yōu)先序,使耕地首先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以及飼草飼料的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只有保障耕地的最基本用途,糧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證。

  四是挖掘潛力,增加耕地面積。要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堿地等后備資源適度有序地開發(fā)為耕地,對于一些具備開發(fā)條件的空閑地、廢棄地,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基礎上,探索發(fā)展設施農業(yè),破解對耕地、光熱等資源的約束。

  耕地安全是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我們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通過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好這18億畝的飯碗田,抓穩(wěn)抓牢糧食生產這個“命根子”。

  三農快評——從三農角度看問題

  聚焦“三農”領域大事、要事、急事、難事,權威跟蹤“三農”領域熱點、焦點、難點、重點話題,獨家解析“三農”新聞事件,認真尋找新聞第二落點,用有速度的關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態(tài)度的表達、有溫度的關愛、有深度的見解回應社會關切。

  作者、編輯丨中國三農發(fā)布評論員儀修稷

  視頻剪輯丨王玉琪


相關資訊